“74师师本不是被解放军打垮的,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!那么此话又怎么说呢?” 这话要是在1948年,说出口怕是要掉脑袋。可偏偏权威配资之家官网,几年后说这话的,正是他们自己人,一个临终前咳着血、眼神却清亮的老兵,那么这个老兵是谁呢?

故事的开头,得从1947年5月那个闷热的黄昏说起,的硝烟还没散尽,华东野战军的战士们正拖着疲惫的身子清点战利品、掩埋战友。所有人都以为,整编七十四师这颗“国军王牌”已经彻底凉透。谁能想到,在主峰西侧一个连山羊都懒得爬的荒坳里,竟还蜷缩着七千多号人!
他们早就断粮断弹,饿得前胸贴后背,可队伍没散,番号没乱,每人胸前还绑着一块白布,有的用炭条写,有的用血画,四个字清清楚楚:“还我山河”。这不是逃命,这是准备夜袭!就等天一黑,拼死冲下山,给华野来个“回马枪”,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。要不是一支搜索连偶然踩进这片死寂的山坳,那晚,那些累得站着都能睡着的解放军战士,真可能被这群“亡命徒”撕开一道血口子。

后来,有位国民党高级军官在回忆录里写了这样一句话:“我们不是打不过,是太飘了。”这支队伍,骨子里就刻着“老子天下第一”的傲慢,打过胜仗,受过嘉奖,见过领袖,于是真把自己当成了“天选之子”。
而孟良崮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南京,蒋介石在办公室里枯坐半天,最后只吐出四个字:“还我七十四师,显然老蒋在痛惜这支部队,除此之外,老蒋也没有想到74师会全军洗白。” 注意,老蒋当时,不是“痛惜将士”,也不是“反思战术”,而是“还我” 仿佛这支军队不是由血肉之躯组成,而是他收藏柜里一件丢了就得原样补回来的古董。

于是,一场堪比“游戏里复活大招”的重建行动火速启动,当然了,这是老蒋的本意,毕竟74师可不能就此没落。老蒋亲自点将,、俞济时、邱维达三人临危受命,90天内必须拉出一支能打的新七十四师。这三位战将也没含糊:王耀武把自己起家的老底子,山东警备二旅整个划过去,打算快速完成任务。除此之外,俞济时从广东调来新兵团和地方武装,目的就是增强兵力,把精兵尽快凑数,把部队快速整编完成。
装备更是直接拉满:美式七五山炮、汤姆逊冲锋枪优先配发,子弹按双倍给。不到半年,一支两万三千人的新七十四师横空出世。平均年龄27岁,八成打过八年抗战,三成经历过常德、湘西那种“地狱级”血战。国军内部在私下都叫他们“骨灰级部队” 不是新兵蛋子,是老兵骨灰里淬炼出来的狠角色,因此才配得上叫这个称号。

蒋介石亲自检阅时,脸上堆着笑,可当晚的日记却冷冷记下:“精神尚可,但骄气未除,恐成祸根。” 当时的老蒋他可是看出来了,但是却没拦住。或许在老蒋心里,这份“傲气”反而是“士气”的代名词。
提到74师,不得不说一个大人物,他就是王耀武。这位可是七十四军的“亲爹”。他从抗战初期带五十一师起家,一路把七十四军打造成“抗日铁军”,那可是声名显赫,连张灵甫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。在孟良崮噩耗传来,他在办公室当着下属的面失声痛哭:“那是我一手带大的孩子啊!这可如何是好?他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。”

怎么办呢?王耀武为了重建74师,他甚至动用了山东省主席的身份,把省保安团、青岛要塞的屯垦兵全塞进七十四师,甚至偷偷挪用美援面粉,给每个士兵每天加一个鸡蛋,其目的就是快速重建74师。这事后来被监察院弹劾,他因此,还差点丢了乌纱帽。可老兵们记他一辈子,私下流传一句话:“佐公在,七十四军就亡不了,早晚有一天得重新站起来。”
可问题恰恰就在这里,一支军队的命运,全系于一人之肩。如果一旦靠山动摇,士气就像沙塔,风一吹就塌,像这样的部队,还如何打胜仗?

在1948年的春天,新任五十八旅旅长王梦庚在战前会上拍案而起:“解放军又不是三头六臂!我根本不带怕他们的!只要在指挥方面不犯什么大错,我们越打越强!他们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。” 只不过,这话被记者登在《扫荡报》头版,南京《中央日报》连夜转载,一夜之间成了国统区的“热血金句”,哈哈,说来也是搞笑。
那么这个王梦庚能力到底如何,是不是嘴上功夫?当年的他38岁,黄埔六期,打常德时胸口挨了三枪,弹片至今嵌在肉里。他手下全是老兵,工事坚固、火力凶猛,背后还有王耀武撑腰,心里那股“为七十四师雪耻”的火,烧得正旺。

一个月后,阜阳战役打响。中野三万人围城,王梦庚带着五十八旅死守七天七夜,硬是让对方伤亡四千多人,等来援军解围。南京立马吹成“阜阳大捷”,老蒋亲自给他挂上“四等云麾勋章”。
可热闹归热闹,粟裕在指挥部却冷冷地说了一句:“再硬的骨头,也扛不住人民战争的烈火。” 这话什么意思呢?你守得住一座城,挡得住千千万万推着小车、扛着粮食支援前线的老百姓吗?说白了就是民心所向,这个你还怎么玩?你打得赢那些情报精准、战术灵活、上下一心的对手吗?
他们看不见这些。眼里只有“复仇”“荣誉”“王牌”的光环,却忘了战争从来不是单挑,而是一场关于民心、组织与信念的系统对决。

果然,好景不长。1948年7月,济南告急。王耀武咬牙空运七十四师七个连死守邮电大楼,下令:“死守到最后一人!”这七个连全是孟良崮活下来的“老鬼”,每人两支冲锋枪、八颗手榴弹,还配枪榴弹。华野三纵、十纵轮番猛攻四天,伤亡两千多,愣是啃不下来。最后守军弹尽粮绝,集体引爆TNT,七层大楼轰然倒塌,连华野十三师师长徐体山都在冲锋中牺牲。
陈毅事后叹道:“七十四师还是那条恶狗,咬人真疼,陈老总,这话确实是说得非常有道理。”粟裕也在战役总结里强调:“任何带‘七十四’番号的部队,都不能轻视。”

可再凶的狗,也挡不住时代的车轮。就在当年的11月,淮海战役打响。当时已扩编为七十四军的部队奉命守徐州东南,随时准备开打。当时邱维达还主动请缨:“给我两个军,我能打通津浦线!说话的底气那可是足得可怕,然而事实上呢?” 12月1日,陈官庄被围,全军陷入绝境,你说这尴尬不尴尬?在12月10日,部队打光,邱维达被俘,真的打脸来得太快了。就这样,这支曾经不可一世的王牌74师,彻底凉透,基本没有再来一次的可能。
从孟良崮到陈官庄,一年半,两次覆灭,真的非常打脸,估计老蒋都无语了。国军高层始终把锅甩给张灵甫“冒进”,却从不愿承认:解放军赢,是因为站在人民一边;而他们输,是因为脱离了人民,只剩下一腔傲气和一堆闪亮的美械。

1949年南京解放后,“七十四”这个番号再没人敢提。老蒋后来想在台湾第三次重建,被陈诚一句话怼回去:“纯属浪费编制,不如省点子弹。”
就这样,那些老兵,有的去了台湾,有的回乡种地,有的留在大陆参与新中国建设。王梦庚也在50年代初病逝在香港,临终前拉着老部下的手,声音微弱却清晰:“七十四师不是被敌人打败的,是被自己的傲气打败的,他这话似乎有道理,但是历史也不会重新来过,有些机会错过了就是一辈子。”

一支军队,哪怕装备再精良、士兵再勇猛,若眼里没有人民,心里只有“老子最牛”,那结局注定是悲剧。
对于此,您怎么看呢?
紫英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